科室介绍

武当中医药研究所经原郧阳地区行政公署批准,于1992年成立,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武当中医药研究所已成为一家集科研教学为一体、以武当中医药研究为特色的科研机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二级实验室和太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武当医药开发研究分中心。

本所位于太和医院科教大楼五楼(十堰市茅箭区上海路25号),面积约307.27 M2,现有工作人员4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人,高级职称2人。研究所内设有色谱室、药物化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培养室等实验室,冷冻离心机、酶标仪、电泳仪、凝胶成像显示系统和生物安全柜等设备,是面向全院医、技、护人员开放的公共科研平台之一。武当中医药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先后申请/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703582)、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6CFB153)、湖北省教育厅项目(CXY2009B040、B20102117、T201414)、湖北省科技厅项目(2013BHE017)、湖北省卫生厅项目(2010Z-B05)、湖北省药用植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GC2015103、GC2015101)、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16Y20)、湖北省卫生计生委项目(WJ2017F079)、湖北医药学院项目(2011JH-2013CXTT12、2011JH-2013CXTT01、2011JH-2013CXTT09)和太和医院院级项目(2012ZH03、2014KF23、2010QD07、2016JZ18、2016BSQD03、2016JJXM030、2016JJXM090、2017JJXM072)等。研究所成员先后在《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BMC Gastroenterology》、《World J Gastroenterol》、《AAPS PharmSciTech》、《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Journal of the Iranian Chemical Society》、《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Toxicology Mechanisms & Methods》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近5年来,武当中医药研究所共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和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为推动本地区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武当中医药研究所目前可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有:

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何首乌、金果榄、丹参、柴胡、白及、鬼臼(江边一碗水)、重楼(七叶一枝花)、连翘、薯蓣(黄姜)、红豆杉等中药品种进行了品质评价研究,指导地方中药材种植企业开展了特色优势中药品种的规范化种植,其中房县北柴胡基地通过了国家GAP基地验收,成为十堰市唯一通过GAP验收的品种;白及、丹参获得了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重楼(七叶一枝花)获中国地理标志,多个项目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2. 药物新制剂和保健品研发:在医院大力支持下,将药学部的人才和武当中医药研究所的科研平台联合互补进行新制剂开发利用研究。收集、整理临床应用多年的经验方,对其物质基础进行研究,进行传统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1)在茵陈蒿汤和大承气汤基础上开发了“金茵清热口服液”,完成药理、药效、药动学、急、长期毒性试验、抗病毒实验等系列研究,现已成功获批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医院制剂批准文号,培养了3名硕士研究生,申报了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2)提高现有医院中成药制剂质量标准,如“抗感利咽糖浆”、“宣肺止咳糖浆”,增加含量测定指标;对医院协定处方“余苣降酸茶”、“如意金黄散”、“痤疮洗剂”、“过敏洗浴方”等进行了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3)对目前生产的自制制剂进行稳定性实验研究,已进行了近30个品种的稳定性实验,其中已完成6个品种(规)的实验研究,现正向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医院制剂效期延长,获批后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可以更好地服务临床。

3.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理作用机制研究:研究了重楼、八角莲、红景天、白及、玄参等中药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了汉防己甲素、二甲双胍等药新的作用机制和用途。

4. 资源调查工作:应用药用植物分类学、中草药栽培学、中药资源学研究探讨武当山地区中草药资源的种类,为本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作贡献。武当山地区的面积仅占全省面积的1/8,而考察鉴定发现中草药的种类数量达2518种之多(已得到十堰市发改委的认可),约占全省的5/8,其中植物类2233种,动物类232种,矿物类22种,加工类31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品种46种。着重进行了本地特色中药柴胡、白及、重楼(七叶一枝花)的资源调查工作,进行了品种鉴别和分类,包括性状鉴别、理化鉴别、遗传学鉴别等,为本地区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在药材资源调查、药材真伪鉴别、品质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了中药新产品开发、药效毒理实验、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等研究工作,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社会,既实现经济效益,也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

武当中医药研究所联系电话:主任办:0719-8876606(内网请拨打803606);工作人员办:0719-8876611(内网请拨打803611)。

女,中共党员,药学部主任,武当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主任药师/教授,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师从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领域著名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首席研究员,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与制剂研发,近年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厅产学研重点、湖北省卫健委面上等项目,以第1完成人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参与者身份另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在药学领域以第1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共计40余篇,参编《抗微生物药物学》(副主编)和《中国武当中草药志》(编委)等书籍。承担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本科、硕士生主干课程讲授任务,作为硕士导师带教硕士生4人,指导的2篇学位论文获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先后荣获医院“先进文明个人”、“十大女杰”、“十大优秀青年”、“科技精英”、“优秀党务工作者”、“湖北医药学院优秀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百名女性科技创新人才”和“中国药学会优秀药师”等荣誉称号。兼任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学会委员、十堰市临床药学质控中心主任、《中药材》和《中国药师》杂志编委等职(2021年8月更新)。

E-mail:chenli0201@sina.com

科研技术

1中药材资源调查。应用药用植物分类学、中草药栽培学、中药资源学研究武当山地区特色中药。前期对中药柴胡、白及、重楼进行了资源调查工作,开展了性状鉴别、理化鉴别、遗传学鉴别、品质评价等研究,为本地区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

2药代动力学研究。运用UPLC-MS/MS研究代表性药材成分的体内代谢动力学特征。

3医院制剂研发。依托我院药学团队,开展特色医院制剂的研发、生产、检验技术研究。

版权所有:十堰市太和医院    鄂ICP备0501293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30202000293号

技术支持:太和医院网络中心     管理员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