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抑郁健康教育之三—七类特定抑郁

资料来源:      发布者:     浏览量:

13

2021-08

2021-08-13

分享

抑郁障碍平均起病年龄为20-30岁,从起病到就医接受治疗的时间平均为3年。女性多于男性(大约2:1),且女性有阳性家族史者是男性的2倍。抑郁发作的平均病程为16周(中位数为24.3周),90%的患者抑郁临床表现为中等严重程度或重度,严重影响日常功能活动。抑郁发作治疗后痊愈平均需要时间大约为20周,若不治疗,病程一般会持续6个月或更长。经抗抑郁治疗,大部分患者抑郁症状会缓解或得到显著减轻,仍然有15%未到达临床治愈,复发率大约为35%。首次抑郁发作缓解后有半数患者不再复发,但3次发作、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则今后的复发风险几乎是100%。

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主要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以及精力缺乏。常常伴有其他认知、生理以及行为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反应迟钝、行为活动减少以及疲乏感。在具体的症状归类上,有时是互相重叠的,很难简单化一,如哭泣、心里难受等。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的10类特定抑郁,他们特征各不相同,治疗侧重亦不相同。前面我们分别介绍了女性抑郁障碍,儿童青少年抑郁、老年抑郁障碍,今天我们介绍其他7类特定的抑郁。

一、焦虑性抑郁 这一亚型的比例占抑郁障碍的半数以上。是指抑郁发作的同时存在显著的紧张、忐忑不安、担心失控或发生意外等。常常因为过度担忧而使注意力不集中加重。严重的焦虑水平往往增加自杀危险性。与不伴焦虑症状的患者相比,焦虑性抑郁患者治疗起效是需要的时间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出现频率高。年龄大、失业、受教育程度低等是出现焦虑特征的危险因素。另外,在综合医院的内、外科或基层全科医疗门诊保健患者中较多见。

二、混合性抑郁 混合性抑郁是双相障碍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应检测病情变化,一旦达到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应及时修改诊断和治疗方案。是指抑郁心境状态背景下患者出现激越、烦躁、易冲动等兴奋表现,达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部分症状学标准,如心境高涨、亢奋、自大、联想加快、精力充沛、参加高风险的活动(如无节制的购物、盲目投资等)、睡眠需要减少以及虽然睡眠时间少但不觉得疲倦等表现,但病程不符合轻躁狂或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或既往无双相障碍病史。

三、内源性抑郁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抑郁患者往往临床严重程度较重,自杀风险高,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需要住院治疗。是指在抑郁发作最严重阶段愉快感完全丧失,即便有愉快感也至多数分钟,对日常愉快事件刺激缺乏反应,症状晨重夜轻。同时伴有显著的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早醒、明显的厌食或体重减轻。

四、非典型抑郁 相对于内源性或典型抑郁症而言,并不是少见,而是指临床症状上的不完全一样,典型与非典型之间可能存在同源的精神病理学,我们临床医生对于非典型抑郁特征的抑郁发作患者需要鉴别双相障碍的可能。如有正行事件时心境可以变得愉快并保持较长时间;没有典型抑郁症的入睡困难,而是睡眠增加或过度睡眠;没有食欲下降,而是食欲大增,甚至体重也增加;没有情绪明显低落或自觉精力不济,而有全身沉重、肢体如灌铅样感觉;对外界评价比较敏感,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也就是说非典型抑郁除了患者对正性事件可以有愉快体验外,还至少有下述症状的2项以上:“铅样麻痹”、长期存在人际关系拒绝的敏感性、明显的焦虑、“反向自主神经症状”。

五、精神病性抑郁 有时抑郁患者会同时存在协调和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出抑郁障碍的精神病性症状,则治疗难以有效。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内容多涉及无能力、患病、死亡、一无所有或应受到惩罚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则与上述主体无关。有研究发现协调性精神病性抑郁障碍患者长期预后比不协调性的好,与无精神病性抑郁障碍患者的预后相似。

六、紧张症性抑郁 在临床中对于紧张症状的患者而言,需注意鉴别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紧张综合征在抑郁障碍患者中有时会出现,至少需符合下述2种表现:不动(有亚木僵或木僵证据),极度激惹,极度抗拒,怪异的自主运动(有特殊姿势、刻板运动、做作或怪相证据),以及模仿言语或模仿动作等。

七、季节性抑郁季节性抑郁患者比正常人对环境的季节性变化更加敏感,常常在秋季和冬季(10月初至11月底)出现抑郁发作,而在次年春节和夏季(2月中旬至4月中旬)缓解,以季节性、反复发作的抑郁症为特征。冬季型较夏季型多见,其发生常与光照的季节性减少有关,然后随着光照时间的季节性增加而缓解。与非季节性抑郁比较,季节性抑郁患者的职业和认知功能损害较少,因而较少接受心理和药物治疗干预。大量临床研究提示,季节性抑郁患者多数具有非典型特征,如食欲/体重增加和睡眠增多。(艾春启)

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本院专家坐诊安排:

艾春启主任医师:周一、二、三、五全天;周四、周六上午;

王熙 副主任中医师:周一、二、三、四、周日全天、周六下午;

王磊 副主任医师:周六下午。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济世楼3楼心理卫生中心专家门诊(原心理咨询、神经心理门诊)办公电话:0719-8801085


版权所有:十堰市太和医院    鄂ICP备0501293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30202000293号

技术支持:太和医院网络中心     管理员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