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资料来源:      发布者:     浏览量:

13

2021-08

2021-08-13

分享

又到一年的春夏季节,患手足口病的小朋友明显增多。各医院的儿科门诊前来就诊的手足口病的患者与住院的病人都呈上升趋势。那么,得了手足口病该怎么办呢?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哪些小朋友容易得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小孩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4~9月份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特别是密切接触更容易传播疾病。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的临床分类】

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2、重症病例:

(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②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③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哪些情况属于重症病例,如何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及时住院治疗。

1、持续高热或常规退热效果不理想。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高血压。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

【得了手足口病如何治疗?】

1、普通病例: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予以清热解毒药物,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抗病毒口服液等。

2、重症病例:住院治疗。同时给予中成药,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手足口病如何进行个人预防】

1、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十堰市太和医院儿科3 李敬风

版权所有:十堰市太和医院    鄂ICP备0501293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30202000293号

技术支持:太和医院网络中心     管理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