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麻醉疼痛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10月,座落于上海路太和医院科教大楼四楼,室所面积约300余平米,是面向全院的公共科研平台。全所现有各类人员15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6人,在培研究生6名,研究助理1名。主要研究方向围绕慢性疼痛机制、麻醉与认知功能、围术期器官保护展开。麻醉疼痛研究所持有各类先进的研究设备,其中10万元以上的设备包括1台冷冻切片机(Leica,德国)、1台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仪(NanoDrop2000, Thermo Scientific,美国)、1台生物安全柜(Thermo Scientific,美国)、1台二氧化碳培养箱(Thermo Scientific,美国)、1台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Leica,德国)、1台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Eppendorf,德国)、2台低速离心机(Eppendorf,德国)、1台实时荧光定量PCR仪(ABI,美国)、1台全自动细胞计数仪(Cellometer,美国)、1套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Bio-rad,美国)、1台超低温-80度保存冰箱(海尔,中国)、2台体式显微镜(Olympus,日本)、1台Eppendorf TransferMan4r显微操作系统、1台P-97拉针仪显微手术台、1台共聚焦显微镜(Leica,德国)和1套膜片钳系统(MD , 美国)。此外,还拥有动物麻醉机和呼吸机、立体定位仪、热痛阈和机械痛阈测定仪等动物操作设备。本研究所目前开展的的科研技术有分子生物学技术(质粒构建、RNAi、点突变、shRNA构建等),生化实验技术(WB、免疫组化、RT-PCR、分光光度法等),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细胞培养、质粒转染、病毒感染等),动物学实验技术(动物建模、组织透明技术、神经环路示踪等)、成像技术(荧光成像,活细胞成像、三维成像);同时,本所当前还致力于开展转基因和膜片钳技术。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先后申请/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4项省级项目和4项市级项目。目前已发表SCI论文7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

麻醉疼痛研究所联系电话:主任办——0719-8876616(内网请拨803616)

柯昌斌,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现任十堰市太和医院麻醉疼痛研究所所长、武当山院区围术期医学中心主任,太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慢性疼痛机制研究和神经免疫。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厅项目及卫生计生青年人才项目共4项,十堰市科技局计划项目及引导性研究项目共2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项目3项和太和医院院级项目3项。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共39篇,出版专著(译著等)共2部。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17篇:其中SCI收录15篇。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次,湖北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及十堰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的科技应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荣获2014年十堰市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科研技术

1、转基因小鼠构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构建转基因小鼠,用于解析神经系统发育、突触传递、学习、记忆和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基因的功能,为神经科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

2、膜片钳电生理。膜片钳电生理技术可以记录分析离子通道电流及其开放关闭时程,用于分析离子通道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相关性,以及神经(脑)科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研究。

3、共聚焦成像。荧光成像,活细胞成像、三维成像、组织透明技术、神经环路示踪等。

4、实验动物学技术。动物建模及抑郁、疼痛等行为学分析、病毒显微注射等。

5、分子生物学及生化技术。质粒构建、RNAi、点突变、shRNA构建、WB、免疫组化、RT-PCR、分光光度法等。

更多

科研动态

版权所有:十堰市太和医院    鄂ICP备0501293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30202000293号

管理员入口

;